“形而上学”是什么意思?

形而上学指大脑中对事物的概括归纳。用现代哲学家王东岳的说法,形而上学是指头脑中的幻影。比如,你看见过黄狗,黑狗,白狗,概括来说的讲的话就是狗。当你现实中没有看见黄狗,黑狗,白狗的时候,你脑中想到的狗,是不是像电影中或梦境中“看”狗的图形(幻影)。简单来说的话,形而上学,就是我们大脑中的思维或思想。



形而上学一词的来源:

主要来源有两个,一是《易经系辞》,亚里士多德写的一本书。

《易经系辞》中有一句话: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”。意思是说,形而上的是无形的道体层面,是指思想或务虚的意思;形而下的是万物各自的表层的相,是指应用或务实的意思。

公元前约384年,亚里士多德写了一本《物理学》,意思是探讨自然的书,之后他还写了一本书,但从来没有起过正式的名字,只是偶尔用“第一哲学”或“智慧”来称呼。直到后世的哲学家,看了这本书之后起名为《形而上学》,意思是探讨事物的存在或本质的书。

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形而上学的思考呢?

不喜欢形而上学的思考,称为直观思维或思维封闭。但从常识来讲,不喜欢形而上学的思考的人,属于成熟的状态,反之,属于幼稚。还有一个原因是习惯于眼见为实、学以致用。

比如,我们在学公众演讲的时候,老师讲“公众演讲,就是站在两个以上的人面前讲话”,很多人会“形而下”地认为老师说得很对,因为演讲者确实在站在多人面前讲话。在现实中,不加思考的接受,往往会被别人认为你是一个成熟或合群的人,因为他们认为自明的东西还需要问吗。

而形而下思考的人,就会自我追问“如果站在两个人面前讲话就是公众演讲,那么乞丐在桥底下面对大伙的乞讨,算不算公众演讲呢?如果向人乞讨也是公众演讲,那公众演讲还需要学吗......”当你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追问的时候,那些不喜欢思考的人就会认为你是幼稚-像小孩子一样问个不停。

所以说,形而上学,是一种独立思考,让人变得说话有见解、有个性的一种思维方式。

为了更好地理解形而上学,请说一个生活中“形而上与形而下”的事例。